从器材的选用和拍摄方法谈如何营造出良好的散景效果
现在的单反或无反相机在推销时经常都会强调产品可以制造更佳的散景表现。所谓散景,最简单的说法是主体与背景之间那种前清后蒙的效果。这种效果之所以受到摄影爱好者欢迎,主要是因为能突出主体的立体感,感觉也更舒服和谐。特别是人像摄影,散景可谓必备元素。
虚化那点儿事 营造完美散景之实战手册
散景为何叫bokeh
也许有部份读者在研究散景时会见过英文“bokeh”这个词,它原本是来自日本「晕け」的罗马拼音 boke,话说是90年末一本美国摄影杂志以专题讲述散景时借来的代名词。由boke变bokeh是为方便读者读出日本原音而将h加上去的。其实这个词就算看日文也能明白一半,散景就是那种看得晕眩的感觉,技术上就是镜头失焦的范围。
大光圈易有散景
以单反相机镜头而言,一般人都会说镜头光圈越大,散景越明显,这在大部份情况下是对的。大光圈容易有散景是因为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失焦的范围越多,散景效果也越强;相反,光圈越细,景深越长,失焦的范围越细,散景就显得弱。以下是由佳能EF 100mm f/2.8L Macro IS USM由最大光圈收缩到f/16的比较。
光圈由最大f/2.8逐渐收细至f/16,背景由蒙变得较为清晰,看到更多细节,可见光圈越细,景深越长
距离越近易有散景
其实光圈只是其中一个容易达到散景的条件,影响散景的还有距离。我们用索尼DT 30mm F2.8 Macro SAM做例子就会明白其原理。
此图约40cm距离拍摄,光圈调为f/3.5,电钻后的背景明显虚化。
抓拍街市,光圈为f/3.5,对焦为无限远,令景深也变得较长,所以变成全段清晰,没有散景
微距样片大多能够出现背景虚化的情况
再用微距拍摄,约为20cm距离,光圈为f/8,菊花的花蕊清晰,但外围的花瓣蒙眬。f/8虽然不是大光圈,但距离短令景深也变得很浅,所以仍然看到散景。
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