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力量-大家谈:跟随光芒的印记-张旭龙
跟随光芒的印记
改变与突破,是张旭龙最显著的标签,而从源头追溯,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经典主义者。在他的心目中,一切创新与改变必须服从经典的美学原则,这从他十几年来的诸多作品中都可见端倪。最初的偶像对每个人的从艺之路都有这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借本次采访的机会,我们首次了解到偶像对张旭龙影响力,也能籍此了解摄影师内心的创作动力的源头。
影像的呼唤
8岁时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照相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个传奇。我小的时候身体很不好,经常生病。记得那一年的夏天,我生病在家里,我二哥的好多小朋友来我家吵架,原因是他们几个小朋友不知在哪里借了台照相机,摊钱买了胶卷去公园照相,回来到照相馆冲洗出来后发现全都看不清楚,当时并不懂得这是对焦不实——虚了。我当时生病躺在炕上,摆弄着他们丢在炕上的照相机心里琢磨:怎么会看不清楚呢……
第二天,我用平时学画攒下的钱到照相馆买了个胶卷,想自己试一试为什么会不清楚,买交卷的时候很仔细的问买胶卷的师傅,那个师傅很热心的教我怎么上胶卷,怎样看胶卷上的标识,上面有小太阳、有乌云、有11、5.6……哈哈,那个场景至今我记忆犹新。回到家不知道拍什么,那个年代家里都有陶瓷毛主席像,我搬到窗外的墙根下的桌子上,拍了整整一个胶卷。晚上在厨房里用大碗冲泡药液,心中数着1、2、3…… 放在定影里——开灯。有人影——还是清楚的,我当时开心死了。第二天发现我的白衬衣上有很多黄色的水点,怎么洗都洗不掉,为此,挨了我妈妈一顿打。后来知道那是显影液溅到了衣服上,遇到光线造成的。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我当时的胆子真的挺大的,第一次就拍静物,还是白色陶瓷。从此,对影像一发不可收拾。10岁的时候,死缠着我妈妈为我买了第一台照相机,海鸥4B。此后,我们家所有的大事小情,都是有我来照,那个时候不叫摄影,叫照相。
【早期作品】
这是我2002年拍摄的唐韵风格的作品,也是我创建“盘子女人坊”的代表作。用古装演绎东方女性的人体是我十年前拍摄的课题,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表现手法也有很大的区别。除了在骨骼结构、肢体表达上存在着差异,更多的是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特定人种的人体审美方式。远古时期受儒家主导意识形态的影响,对身体审美很保守,谈论裸体是不可思议的,并且总把裸体与淫乱联系起来。纵使中国女性少了些张扬,多了些阴柔。如果用拍摄欧洲人体的表现手法来拍摄东方女性人体是无法表现其阴柔之美的。
在大师们的光芒中沐浴
我觉得那个年代的孩子要比现在的孩子成熟很多,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家里的孩子都很多。学东西都是自己喜欢自己所学。我在家里排行老小,自然也是最受宠的一个。7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中国画,那时信息比较闭塞,不像现在有互联网。15岁拜读《罗丹艺术论》,奥古斯特,罗丹成了我那个阶段的崇拜者,我最喜欢他的《永恒的偶像》。它表现人类之爱的灵魂并使其升华,把人间转瞬即逝的情感之火,物化为一种凝固的崇拜物。在肉体与精神升华中孕育了永恒。但是,至今我仍没有领悟到雕塑的男子为什么双手是背在身后的。
八十年代我痴迷于服装设计。1985年5月伊夫·圣洛朗的时装设计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那是我第一次零距离的接触到欧洲时装大师设计的作品,并远远的看到身着一席笔挺的西装坐在一把红色折叠椅上的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那个年代没有追星族一词,也没有大师的排场。一张桌子,一把红色的折叠椅,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墙,无人靠近。参观展览的人也是零零散散,用现在的话来讲很是荒凉。假如放在今天,场面肯定大不相同。至今后悔当初没有勇气和胆量走上前去。那黑色镜框的眼镜,笔挺的西装,优雅的神态使我终生难忘。之后的数年我几乎成了他的粉丝,追逐着他的作品。从西装、衬衣到领带无一不是YSL。
伊夫·圣洛朗说“优雅不在服装上,而是在神情中。这句话充分的体现出艺术家的浪漫特质。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有标号,都能堂而皇之地走进博物馆或是美术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新闻界的追逐目标。无论在什么场合,你都会发现一个精致完美的圣洛朗。绝不以随意的形象出现。永远使自己处于一种稳定、和谐、平衡、自信的状态中,使我深深体会到“神情中”的力量。
【偶像作品】
罗丹:裸体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艺术创作主题。罗丹以坦荡、纯真的爱的形式来表现男女裸体的青春与欢乐,毫无猥琐与卑下。在这一点上,只有对生活进行深刻洞察的艺术家才敢于完美地去表现。罗丹的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我,这也是我多年来痴迷于人体摄影原因。罗丹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槛。罗丹说:“拙劣的艺者,常带着别人的眼镜。”“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伊夫·圣洛朗:如果说罗丹影响了我的思想,那么伊夫·圣洛朗精致、狂放的生活态度则影响了我的生活。在与造型艺术密切相关的感性形式中,圣洛朗将比例、对称、和谐统一等形式美运用其作品和生活当中,并成为那一时期古典主义的审美标准。
做个什么样的摄影师
摄影发展至今,已完全脱离了传统上摄影艺术的含义。影像已成为大众化的记录与娱乐的基本手段,所以我觉得在理解和使用上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如果现在你再以能够拍摄出有影像的图片而自居为摄影师的话,那就有点太狗血了。就像20年前,如果你会开车,那就是特长,你可以在工作表格的特长栏中打钩。而在今天,开车已变成基本生活技能。所以我认为,摄影也是如此;也就意味着对摄影师影像艺术的标准和要求提高了。不能说你能够拍摄出清晰而艳丽的照片就是摄影艺术,摄影也就不单单是停留在画面上那么简单,更体现在于摄影事件中。赋予画面更多的意义与内涵,是未来人像摄影艺术的使命。提高审美意识和摄影手段方才可保护这方圣土。当然,会有一部分热衷于影像艺术的人继续沉迷探索古典传统影像留给我们的瑰宝。现在使用传统相机玩胶片拍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胶片摄影已逐渐形成为摄影领域的“奢侈品”,将成为未来摄影中真正的高端。摄影艺术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需要我们摄影人共同努力的。
【近期作品】——西行漫记
近3年我一直在欧洲行走,通过拍摄“西行漫记”记录在拍摄欧洲的点点滴滴。除了婚纱摄影,人体摄影是我拍摄的主线。我们国人受的是传统感性文化教育,需引入西方的理性文明。德国的、英国的、法国的、美国的、北欧的,用理性的逻辑来对感性表达的画面渲染,这是感性和理性相互交融的过程。希望这过程带给我更多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