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尖兵!部队记者谈军事摄影的几点体会

作者 郭勇 来源 新华摄影 发布时间 2010-09-14

  (为了发现和挖掘最有表现力的情节、细节,需要深入到最基层去采访、去思考,执着地去追求和探索,成功的背后不知要付出了作者多少心血和汗水。)

时代尖兵!部队记者谈军事摄影的几点体会

时代尖兵

   文/摄影 郭勇

  军事摄影与绘画、雕刻以及其它门类的摄影艺术一样,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本身就包含着艺术创新的内容。军事和非军事的摄影,除了所表现的对象不一样外,对艺术效果的追求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而军事摄影的首要属性仍就是形象性,它同样是形意艺术。所以,军事摄影的艺术形象和个性特色是十分重要的。"形"不达意、或"形"无新意的军事摄影作品终将是昙花一现,不能被社会和历史所认同,同时要想搞好军事摄影还应具备军人的特质基础。在部队搞了几年的军事题材摄影,有一些粗浅的体会,现与各位影友交流一下。

  首先是爱国。

  这里强调爱国,并不是说搞军事摄影的记者也有不爱国的,而是我们时刻注意在军事摄影中要时刻记住国家利益,避免在不经意间泄露了军事机密。军事摄影是以战争、国防建设及军人的训练和生活为对象的摄影,军事行动高度集中统一,异常紧张艰苦,保密十分关键,我们无论进行军事摄影报道、军事摄影创作还是拍摄军事资料照片、军人肖像照片,都要注意把握军事摄影的度。

  在鉴赏军事摄影作品与开展军事摄影评论中,也应该把握这个度。同是摄影报道,反映工农业生产的,是越新越好,当天的早晨或上午的事当天见晚报更好;说明越具体越好,最好详细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倘若战地摄影报道,就要考虑到保守军事机密等因素。有些活动并不马上报道,有些活动干脆不报道。时间、人物、地点的交待也不一定十分具体,可以用“最近”,“某部”在“某地”进行了“某项活动”的注释或配文。

  二是时刻记住军事摄影姓“军”。

  军事摄影自身固有的规律,不能盲目照搬地方摄影的方法,更不能生搬硬套国外摄影的方法,否则就容易超越中国军事摄影的“度”。比如有几个地方青年敞胸露怀、搂腰搭背,边走边唠,神情很自然,很活跃,抓拍下来可能是一张好照片。但如果这是部队的干部和战士就不行了,因为他们的着装与举止违反了部队的规定,这样的照片传播开去,肯定会产生不良影响;再如,课外活动可以“活”,队列训练就得“整齐划一”;战术训练可以“活”,但也不能违反了战术原则,否则就超越了军事摄影的度。

  总之,“活”过了一定的限度,就改变了军事摄影的质,不成其为军事摄影了。因此,军事摄影既要把握军事原则的度,又要把握政治原则的度,才能产生真正有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摄影作品,切不可不顾我军部队的实际一味求“活”。

时代尖兵!部队记者谈军事摄影的几点体会

及时清洁

   三是要能吃苦。

  在实际工作中,军事摄影工作者为了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或登高,或仰卧地下,全然不顾劳累;为了等到一个最佳的动态和表情,往往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为了发现和挖掘最有表现力的情节、细节,需要深入到最基层去采访、去思考,执着地去追求和探索,成功的背后不知要付出了作者多少心血和汗水。

  只有能吃苦,才能饿着肚皮追随各种装备和战士奔跑拍摄,只有能吃苦,才能爬山涉水,忍着被荆棘刺伤和崴脚的疼痛,努力完成一份大作。

12下一页
摄影 SHEYING.SIO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