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元素构成画面的动态平衡,摘自《摄影师的思想》一书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缓慢的揭示
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的人行道上有两位女子。我一开始打算将建筑物当作拍摄对象,但传统(女性服装)与几乎是未来主义的建筑物之间形成的对比很有诱惑力,因此我转移了注意力。建筑物仍然得占据主导地位,但问题在于,这种尺寸上的对比可以拉到什么样的程度,同时让那两位女子仍不失其影响力呢?换句话说,我希望观者的注意力首先落在建筑物上,然后,在有点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注意到这两位女子—正如《揭示》那一节所谈到的方法。如果将镜头拉近放大就会失去这种惊奇感。最后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广角镜头(20mm)和调整相机位置,利用建筑物的线条来引导视线。第一眼就会注意到左侧的大面积弧形。接下来重复的弧线会将视线向内向下拉,直到与人行道低矮的基线相交处为止。将人物安排在狭长的白色垂直线底部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效果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极端大小对比
另一次挑战人物和场景大小对比的极限。拍摄对象是陡峭山坡上一处树林中的温泉,我想要传达出大片幽暗神秘的森林的感觉。这就意味着傍晚时分,将色调保持在较暗、偏蓝的范围,而不加以校正。色彩对比来自光线。精心限制的聚光灯找出了沐浴的女孩,她的背影虽然在画面的确极小,但也依然可以被注意到。这样的取景表现出了温泉池边缘,只露出一丝天空,意味着女孩被安排在接近画面中心的位置,这样她就还可以变得更小。这张照片的大部分工夫都花在光线上,使用了好几个画面外的大型灯箱。两张小图表明了较早和较晚时拍摄的效果—选择正确的时机来平衡自然和人造光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图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摄影师的思想》一书
丛 书 名 世界顶级摄影大师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26301-8
作 者 [英]Michael Freeman 著
译 者 汪梅子
定 价 88.00 元
摄影擅长的是直击要害。可能太过于擅长了。若是镜头前有点什么,既可以深思熟虑,也可以不假思索,只要按下快门,就得到了一张照片。只要这么干的频率足够高,总能淘到几粒珍珠,但若是事先思考,就可以保证更高的拍摄品质。
许多摄影教材着重于讲述如何令照片表达清晰、主题突出,做法便是找出拍摄对象,选择镜头、角度,选取能最有效最迅捷地传递给观者的画面。而这正是新闻照片所需要的—清晰和效率。但一张照片在某种条件下的优点可能会在另一环境中变为缺点,比如摄影展览时。当影像的任务是传播与交流、而非被凝视时,清晰才是优点。如果你希望人们注意并喜欢你的照片,就得给他们一个理由让他们不仅是匆匆一瞥就走开。本书的第一部分讲述的就是“为什么”,而不是“如何做”。
上一页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