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摄影中构图的掌握—摘自《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

作者 [德]杰奎琳•艾森 来源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发布时间 2011-09-26

居中构图的照片

从原则上来说,三分法禁止拍摄居中构图的照片。但是,任何规则都有例外。让首要主题位于照片的正中间也可能很有意义,同时让把次要元素或线条对称布置的话,还有强调首要主题的作用。究竟将首要主题居中或者对称构图是否有意义,还需在具体情况下仔细斟酌。如果这种构图方式可以突出照片所要表达的主旨,就没有反对的必要了。居中构图的照片能传递一种非常宁静的感觉。

对摄影中构图的掌握—摘自《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
1/250 s f8 135 mm ISO 800 +2

雕塑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比如这尊佛像代表着宁静、和谐以及凝聚。居中安排有助于表达照片的主旨……

对摄影中构图的掌握—摘自《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
1/350 s f9.5 80 mm ISO 800 +1

……这倒不是要排除非居中的构图方式。

运用你的想象力

我们对某幅照片的感知和理解,基于能否在其中看见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照片的主题明确、有吸引力,还是模糊、混乱,取决于形态最简单的图像元素是如何布置的。请你后退一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观察自己拍摄的照片。

对摄影中构图的掌握—摘自《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
1/320 s f9 130 mm ISO 100 −2/3

通过剪裁将照片元素简化到了基础形态元素,这样屋顶看上去像人的眼睛一样。

“椅子”之所以是椅子,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概念:它具有特定的形态,有靠背、人可以坐在上面。但是相机却不能识别一把椅子和一个不同线条的集合有什么区别。而对摄影者来说,这样就有更多艺术创造的可能性了。比如,他可以让照片中的某些特定线条看上去像一把椅子。人类的大脑总是乐于从陌生的事物中发现自己熟悉的形态并给它们命名,然后把这个主题归到某个准范畴中去。不过对某些有创造性的摄影者来说,这也是件令人遗憾的事,因为许多别具一格的形态并不为大众所接受—直到人们认识并理解它们为止。

一幅照片的内在秩序,体现在摄影者对图像框架内线条、形态的安排。通过这种安排,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实际上并不是照片中那个样子的东西。在观赏者的无意识中,许多挨得很近的点会结合成一条“有意”的线条。同样,明暗之间的对比、不同形状的色块也会被我们的大脑“解释”为线条。

对摄影中构图的掌握—摘自《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

卡尼莎三角:尽管没有清晰的线条,但是这幅照片中白色的倒三角看起来却非常清楚。运用相同的方式,我们可以辨别一幅照片中各个图像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哪怕摄影者并没有特意把它表现出来。

对摄影中构图的掌握—摘自《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

对相机来说,这只是黑色区域、白色区域和曲线构成的组合而已。而观赏者却能从中看见两张人脸或一个白色的花瓶。而观赏者的个人经验则决定了他先看到这幅双关图中的哪一个变体。

对摄影中构图的掌握—摘自《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
1/160 s f8 35 mm ISO 100

光与影的亮度不同,让我们在本没有线条的草地上看见了线条。倘若在其他场景中,物体的投影和这幅照片中的一样清楚,就可以让这种效果看起来非常明显,同时它的作用也非常微妙。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摄影 SHEYING.SIO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