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画面的视觉引导 掌控观看者的注意力

作者 David duChemin 来源 dcview 发布时间 2010-10-06

  魔术师或是变戏法的艺人与摄影师之间其实存在着共同点:他们会操弄观看者的感知,利用一些视觉线索把观看者的注意力引导至他们所希望之处。 对魔术师来说,他们希望能引导注意力到利用错觉所创造出来的景象上。 就摄影师而言,会希望引导至影像中能呈现出感情或是想法之处,以及让观看者注意到影像的构成方式。

  不论是魔术师也好、摄影师也好,都需要掌控观看者的视线,而最高境界是,能让观看者在毫不知情、无从察觉之下掌控他们的注意力。

照片画面的视觉引导 掌控观看者的注意力

  Canon 5D, 17mm, 1/160秒@f/8, ISO 400 在画面中的金字塔由左而右逐渐变小,这样的变化能引导观看者的目光从画面的左上角沿着对角线,移到骑骆驼的男人上。 影像整体给人偏冷的感觉,但骆驼站立在温暖的砂地上则形成了对比,也因而吸引观看者的目光。 最后,影像中的人物比体积庞大的金字塔更能吸引目光。 综合以上几点,于是构成了这幅影像对于注意力的掌控机制。

  为了熟练这个技巧,首先必须知道人们会注意些什么。 让我们暂时回到魔术师的例子,他们发现到观看者的注意力容易被大动作所吸引,因此,在舞台上就能一边利用大动作来吸引观看者注意力,一边以小动作从事道具的操作。 这个手法通常被称为「误导(misdirection)」,不过这个名词含有错误的意义,在使用上较不合适,「引导(redirection)」或是「注意力的掌控(attention management)」应该是比较适当的名词。 魔术师透过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了解到与小动作相较之下,一般人的注意力都有被大动作吸引的倾向,以及当人们笑的时候注意力就会松懈,并利用它们来完成自己的表演。 摄影师也是如此。

  观看者在注意些什么? 哪些元素能够吸引目光,该如何善用它们以获得对观看者注意力的进一步掌控? 一般来说,与暗处相较之下我们会先注意明亮的地方,暖色系也比冷色系更容易引起注意力。

我简单列出以下几点:

●大优于小

●亮优于暗

●暖色优于冷色

●对焦清晰优于对焦模糊

●透视感优于平面感

●单一物体优于群体

●高对比优于低对比

●斜线优于直线

●可辨识物体优于难以辨识物体

●人类/生物优于无生命物体

  观看者在注意些什么? 哪些元素能够吸引目光,该如何善用它们以获得对观看者注意力的进一步掌控?

  一旦我们了解注意力的机制,掌控目光在影像上的移动就更加容易,不需一言一语来引导观看者该看向何处。 重点的影像元素可以让它亮一些、大一些、色调更暖,或是比其他元素更清晰。 无关紧要的元素应排除在取景框之外,但考虑到影像元素之间仍需维持脉络关系的完整性,所以较不重要的元素仍应留在画面中。 构图时我们要有主要元素与次要元素为何的思考。

  这幅奔跑中的僧侣(主要元素)影像以帝释寺(Thiksey Monastery)(次要元素)为背景;由于建筑物本身及其颜色为这幅影像提供了视觉线索,因此构图时不需将它排除,不过,影像中的重点还是在僧侣上。 这位年轻僧侣穿着的衣服颜色比起周围环境更加饱和、更偏暖色,也因此能明显的将他与石头地面的色调分离开来,让人第一眼就能把目光汇集至影像的重点。

  同样的,摆镜的拍摄方式使得背景较僧侣模糊,而僧侣又较水壶模糊,这不仅在视觉上提供了层次感,也不着痕迹的引导目光的流向。 观看者的视线会从僧侣移到水壶上,再移到背景,最后又移回僧侣身上,因为对观看者而言人物终究是较令人感兴趣的元素。 这件作品的拍摄主题是提着水壶的僧侣,因此,他的影像必须清晰才能被当作主要元素,而其余的元素则作为说明主要元素之用。

照片画面的视觉引导 掌控观看者的注意力

  Canon 5D, 33mm,1/30秒@f/22, ISO 100 印度, 拉达克( L adakh ) , 帝释寺(Thiksey Monastery)。

  这些效果多少能在影像后制中完成,例如,利用加亮或加暗工具让主要元素变亮、次要元素变暗等。 影像适度加上暗角效果有助于使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中央,避免分散到边缘去。 把次要元素的饱和度稍微降低或是使其模糊也可收到类似效果,降低观看的负担并减少注意力被分散的机会。 能够操弄注意力的方法不只这些。

  举例来说,「指引」就是另一种方法。 对魔术师而言,不需透过语言,只要藉由简单的手势,甚至是看向某处来指引,就可以让观众的目光移到那个地方。 在摄影中,指引可能来自于被摄主体的视线,它就像一条虚拟的轨迹引导观看者看向被摄主体所看之处。

摄影 SHEYING.SIOE.CN